close

不過一個人當然是在家裡面看。
早上看了得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
真的如熊所說的,千萬不可以去電影院看,
因為很多場景真的很容易讓人感同身受,
或者想起過去喪事的經驗,而不自覺的傷心難過了起來。

劇情簡單來說,就是本木雅弘飾演一個大提琴手,
然後樂團解散後又覺得依自己的能力無法在找到下一個樂團,
於是放棄了音樂,和妻子廣末涼子回鄉下。
在巧合之下,求職廣告少登了幾個字的偶然會錯意,
莫名其妙成了禮儀師,但也讓他面對到很多讓人不舒服的眼光,
同時朋友、妻子也都叫他轉行,但他卻在其中找到他堅持這個職業的意義。

看完之後我在想,人會有情緒,動物不知道會不會有,
或者說,牠們的反應只是不像人那麼大。
我們在這個世界,一般人被教育成死人是可怕的,
體液(血、腦漿之類的)、器官(臟器之類的)都很噁心,
這點包括我也是這樣,這就是為啥我在解剖完青蛙之後,就決定不走醫學方面的路。
對啊,但是一些肉食動物,那些卻是他們的食物,他們要靠那些來維持生命。
生物的生存也只是存在於剝奪另一個生物的生命,包括植物和微生物。
其實我想說的是,動物看到那些東西牠不會想吐,而我們人類看到那東西會覺得噁心想吐。

同時在戲裡的一幕,廣末涼子覺得他丈夫在處理死人的身後事,
覺得他很骯髒,而不願讓他碰,甚至選擇回娘家。
我的想法是,他的工作只是接觸死人,
就數目上來說,應該會遠比其他職業碰到其他人的機會還少,
如果說因為碰屍體是骯髒的話,那我們每天吃的肉類,應該也就是骯髒的。

戲裡有一句話說"人死了之後,買的最後一件東西卻不是自己決定"
其實剛出生的時候,第一樣東西也不是自己決定的,
或者說,人一生當中很多東西都不是自己決定而買下的吧。

看了這部戲,除了表達殯葬業的意義外,就是活著和死去的關係,
每個活著的人都為死去的人哭泣,然後後悔當初沒對他好一點、沒去珍惜一起的時光。
不管死去的是小孩、大人或老人,結果幾乎都是一樣的。

很多人都習慣以先入為主的觀念看事情,
《送行者》點出了在沒有深入認識之前,其實是沒有資格去批判的。
對每件事物都是這樣,我們很習慣就一個印象或大眾的看法就決定了對事情的喜惡,
其實很多時候,事實卻不是如我們所想像的那樣。

聽說有些人看了之後想去做殯葬業,
我想可能是被那個職業所做的意義所感動吧。
不然就是被高工資(新人一個月50萬日圓)及低工時所吸引。
雖然我不會瞧不起這個工作,因為再怎樣的工作還是要有人去做,
但是我應該不會想去做這樣的工作,單純就興趣上來說是這樣的。

另外比較有意見的部分,廣末涼子在戲裡不管是哭還是笑表情都差不多,
我真搞不懂他到底是在哭還是在笑,感覺好像都是一直笑個不停~
然後本木雅弘也老了,然後他社長居然是詐欺獵人的那個老頭ㄟ~
劇中音樂很好聽,只是覺得很悲傷。

最後,這部片真的很值得一看,很多地方都很發人省思,
或許不同的人來看會有不同的收穫和感想。

另外我又看了一部前陣子的片,叫做赤壁下。
這部片真的該來譴責一下,
花那麼多錢和人力物力,拍出這種片,我不知道他的價值在哪裡。
另外小喬這角色真的很搞笑,根本就是可有可無的存在。
還有每個人都分一顆湯圓給周瑜,
然後那一整碗的湯圓,梁朝偉居然可以一口吃下去,
我看的都不禁替他擔心他會被噎死勒。
此外戰爭打來打去,最好是戰場上趙薇和那個曹軍的小兵相認,
就只有吳軍射那個小兵,等小兵快掛了,跟趙薇的對手戲期間,
戰場上居然沒有人想來補給趙薇一刀,這bug太大了。
然後主角都不會死,或者說,只有小兵會得到傷寒、傳染病,然後又很容易被幹掉。
每一個主角都很神勇,最好是都到了可以取曹操人頭的地步又放他走,
又不是每個人都像關雲長那樣,被曹操照顧過。
整體來說,我應該不適合看這種片,
戰爭場景多大又如何,問題是這樣的電影他的意義在那裡我看不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瞇 的頭像
    小瞇

    小瞇的旅行與吃吃喝喝,偶而靠腰

    小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